close
如果要做上顎前牙區垂直骨增高術,
其中一個術式名為Suborbicularis preparation,
這個名詞似乎還沒有正式的中文譯名,
姑且稱之為「口輪匝肌下翻瓣」好了。
口輪匝肌下翻瓣詳細的操作今天不談,
今天想談談這個術式需要了解的解剖構造,
在做這個翻瓣設計時,
可能會遇到上唇動脈。
那,
上唇動脈會出現在哪裡?
這部分的解剖構造,
在豐唇手術以及唇重建相關的論文較常出現,
因此舉兩篇相關論文來分享。
以高加索人,
也就是白種人來說,
於193個解剖標本上發現到,
有78.1%的上唇動脈和下唇動脈位於口腔黏膜和口輪匝肌之間,
也就是黏膜下層(Submocosa)的位置。
而上唇動脈和下唇動脈走在口輪匝肌之間的情況,
有17.5%;
2.1% 的上唇動脈和下唇動脈,
則在皮膚和口輪匝肌之間,
也就是皮下的位置。
唇動脈沿著唇線改變位置的變異性,
上唇是 29%,
下唇則是 32%;
其中以上唇和下唇的中線位置變化最大。[1]
以黃種人來說,
結論跟白種人類似,
在大多數情況下,
唇動脈分別位於上唇(35-57%)和下唇(28-55%)的黏膜下層。
在上唇 20-45% 的病例中,
上唇動脈位於肌內層,
使其成為第二常見的類型。[2]
▲ 紅:主要分布位置;粉紅:次要分布位置
水平方向了解了,
但垂直方向的關係著墨不多,
只能從圖片跟一些敘述中推敲出:
上唇動脈離頂部會較遠,
大致上位於wet mucosa區域;
而下唇動脈離頂部較近,
一般位於dry-wet mucosa junction位置。
▲ 重要唇部解剖構造位置
參考資料: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